伊斯兰教与回族风俗
作者: 马占元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关键词: 希吉拉历 汉克塔布 民族形成 清真饭馆 者那则 《古兰经》 羞体 伊玛尼 外来民族 圣纪节 
描述:众所周知,回族是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外来民族的大批输入,并同我国的汉、蒙古等民族的长期融合逐渐形成的。很明显,伊斯兰教是促进这个民族形成的纽带。正因为如此,反映回族人民衣着、饮食、婚事、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喜好、风气、习尚、禁忌等等风俗习惯就与伊斯兰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风俗与宗教亳无关系,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本文试图从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婚姻、饮食、服饰、丧葬、礼节、清洁(卫生)、喜好等方面,谈谈伊斯兰教与回族风俗的关系问题。
试论宋代农业信仰
作者: 陈伟庆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古今农业 关键词: 宋代 农业 信仰 乡村社会 
描述:在宋代,农业信仰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贯穿在整个农业生产之中,在乡村社会里非常盛行。宋代农业信仰在调节民众心理、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清代方志中的社日习俗略考
作者: 王政  张正林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农业考古 关键词: 方志 清代 社日 习俗 
描述: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兴盛,"社"祭活动尤普遍。汉以前是春社,汉以后又有秋社。宋以后各地每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祭社神(即土地神)。在清代地方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关于社日活动的记述。本文对这些文献加以分析,以期弄清传统社日习俗在民间的基本状况。
陇城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民间女娲崇拜
作者: 汪聚应  霍志军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关键词: 女娲崇拜 陇城 民间文化 
描述:陇城自古为陇上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传说中女娲崇拜的发源地,素有"娲皇故里"之称。女娲崇拜在这里流传了两千多年,其民俗文化亦形成自己的特色。古代陇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民间女娲崇拜形成有重要影响。如何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强烈的现代意识推进女娲文化研究,是学界同仁面临的重要任务。
禁忌——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
作者: 李荣启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世界知识 关键词: 超自然力 初次见面 蒙古人 玛那 除夕之夜 信仰习俗 社交礼仪 存心不良 人忌 冥冥之中 
描述:禁忌是人类共有的神秘的精神防卫现象和信仰习俗。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到种田、狩猎,从口常的婚丧喜庆,到重大的社交礼仪,禁忌无所不在。禁忌的奇异风俗千姿百态,颜色的禁忌是其中一种。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禁忌的颜色,而这种颜色通常都表示不祥之事。日本人忌绿色。欧美许多国家都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蒙古人也忌黑色,他们认为黑色是象征着敌人、丧事和一切反面事物的颜色,蒙古人的服饰,
禁忌与文明
作者: 李绪鉴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道德与文明 关键词: 兑人 精神枷锁 近亲婚配 人类社会 生存安全 匈牙利人 自我克制 徐成 泰雅人 家庭成员 
描述:禁忌是人们用事前禁制某种言行来防止某种想象的祸患的信仰和作法。事实上被禁制的言行与要防止的灾祸之间没有因果联系。例如不许小孩指月亮,以防被月亮割耳朵。不许用手指虹,说指了会烂手指头。过年不许打破碗碟或说“死”、“没”、“断”、“坏”等话,以免新的一年不顺利,不平安。匈牙利人过年不吃禽
藏族禁忌试析
作者: 李双剑    周润年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关键词: 帮典 藏族先民 上天堂 下三等 神圣不可侵犯 中国历史 藏族社会 宗教仪式 科学文化水平 献哈达 
描述:藏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铸就了风格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而且也形成了许多深受宗教和政治制度影响的禁忌活动。藏族的不少禁忌,在人民心目中已俨然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实际上,它既包括生活习俗,又包括宗教信仰上的内容,因此,藏族的禁忌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一种标志的作用,向我们展示着藏族社会文化中的最强点及最弱
民族习俗探源
作者: 曾唯一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民族研究 关键词: 羌人 匈奴族 妻后母 民族习俗 自我意识 板屋土墙 民族共同体 民族研究 共同心理素质 武都郡 
描述:古今中外,存在着成千上万个民族共同体,而每个民族共同体又均有一定的风俗习惯,也即在居住、饮食、衣着、服饰、节庆、娱乐、婚姻、丧葬、喜恶以及信仰、禁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这种习俗,几乎中外所有民族研究工作者都把它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特征,作为识别、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准。斯大林民族定义中关于“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或称“民族性格”),据我看来,其基本内容和表现也是指的风俗习惯,只是在范围、内含上更广阔、抽象。风俗习惯是看得见的物质存在;同样,抽象的心理素质也是在物质存在基础上的抽象,是习俗等的深化,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它族的异我意识也
《格萨尔》史诗中的信仰民俗初探
作者: 平措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西藏艺术研究 关键词: 白帐王 信仰民俗 分章本 藏族先民 仪式活动 生活目的 霍尔王 内容和形式 祭神 《格萨尔》 
描述:“民俗”一词,在我国是近代使用起来的.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表现手段之一,它通过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使各种社会文化得到多方面的表现.民俗的类型大致有三种:首先,心理民俗,即心理信仰或不通过耳朵直接理解的文化.如:畏惧,生活目的,禁忌,祈求,庇佑等.其次是行动民俗,即看得见的文化或有形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等,这些归根亦是心理的反映,只是更多地表现在仪式活动等行动上罢了.再则是语言民俗,即用耳朵听的文化,它包括故事,传说,有些口诀、咒语亦属此类,这些主要是以语言为表现手段.
简论藏族的丧葬与禁忌
作者: 安世兴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民族研究 关键词: 人烟稀少 天葬场 木柜 葬俗 小轿 埋葬死者 宗教迷信 吃狗肉 石崖 西藏王臣记 
描述:丧葬,一般来讲,就是办理丧事,埋葬死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居住的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办理丧事和埋葬死者的独特习俗。而禁忌,简而言之,就是犯忌讳的言语和行动。由于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其禁忌也就各不相同。有些民族的禁忌与本民族的丧葬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就藏族的几种丧葬形式简介如下,并谈谈它们与禁忌的关系。
< 1 2
Rss订阅